烟囱美化 废弃烟囱进行美化改造技术
发布日期:2020-10-31 人气:621 栏目:新闻中心
烟囱美化 废弃烟囱进行美化改造技术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生活在天津市区的居民都有这样的疑惑:下班回来,家门口的大烟囱不见了;猛一抬头,家门口的烟囱变了模样。今年以来,天津为城区内109根烟囱制定了“一囱一策”的拆除、美化方案,对其中57根废弃烟囱进行拆除,52根在用烟囱进行装饰美化,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
给这些“五大三粗”的黑柱子做美容,而且还要一个烟囱一个模样,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近日,记者走访了设计公司、烟囱所在的相关企业,就要看看“丑小鸭”是怎么变为白天鹅的。
一囱一策 设计一人担
给烟囱整容,整成什么样,得设计师说了算。“80后”建筑师刘慧圆便是这100多根烟囱拆除美化的总设计师。起初记者以为刘慧圆是带着一个团队一块儿干,见面之后才了解到,原来这100多根烟囱的设计方案都是他一个人独立完成的。
“过去这一年,烟囱几乎占据了我生活的全部。”刘慧圆表示,自己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烟囱设计,“通过一年的历练,自己也算半个烟囱专家了。”
去年8月,刘慧圆所在的颐和城市设计公司从天津市市容园林委中标了此次烟囱拆除美化项目。之后,这个项目设计便落到了刘慧圆的头上。刚拿到项目的刘慧圆完全是蒙的。“毕竟是第一次给烟囱做设计,可供借鉴的案例不多,真是万事开头难。”刘慧圆查阅了国内外的大量资料,开启了一场“头脑风暴”。
建筑类、文化类、卡通类……刘慧圆头一次给市市容委提交的设计方案多达20种。“最开始的想法是给烟囱做一个颠覆设计,让大家忘掉那是一根烟囱,它可以是一个新的主题建筑,可以是艺术品,也可以是一块广告牌。”
在自己的众多设计方案中,刘慧圆最中意文化类和卡通类。“希望烟囱能成为文化的载体,彰显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或者让它显得更加轻松活泼,减轻烟囱给周围居民带来的压抑感。”
但在一番脑洞大开、精心构思后,刘慧圆提交的20项设计方案却被一一驳回了。“最后给的反馈意见是要弱化烟囱的存在,要跟周边的建筑和城市色彩融为一体。”
一个星期后,刘慧圆拿出了新的方案。新方案是以自然生态为主题,弱化视觉冲击,结合周围环境对烟囱进行改型涂装。这一方案顺利成为此次烟囱美化的最终方案。
虽然心里有些小遗憾,但刘慧圆也慢慢理解了。“如果按照一开始设想的,打造新的主题建筑,那肯定是一笔大开销,如果要把烟囱打造成艺术品,涂上青花瓷的图案,可操作性不强。”7
今年3月开始,本市52根在用烟囱开始陆续施工,问题也接踵而来。由于部分烟囱年代久远,图纸早已丢失,设计方案还需要结合施工情况进行调整。“有的烟囱上有维修架,这个架子的位置就得现场测量确定,否则架子周围的油漆就会用错。”
说起给烟囱美容,刘慧圆笑称第一步是给烟囱洗两遍澡,用清洗剂和清水各冲洗一遍,然后将烟囱的局部破损和缝隙用环氧砂浆修复,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老烟囱,还会在外壁整体固定一层钢丝网,最后抹上5遍“粉”,黑小子就变小白脸了。
烟囱承载企业形象
虽说弱化视觉冲击是此次烟囱美化的主题,但在这52根经过美化的烟囱中,有一根烟囱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却格外强。从西横堤快速路通过,你很容易找到它——只见一只雄鹰站在烟囱顶上,正欲一飞冲天。
这根烟囱位于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厂区内,是一根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烟囱。随着近年来煤改燃工程在本市铺开,厂区也盖起了新的燃气锅炉房,旧锅炉房已经被改造成了药物研究所,一旁矗立的烟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据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伟介绍,公司是今年5月从西营门街街道得到烟囱改造通知的。“当时通知我们是要拆除烟囱,但我并不希望把烟囱拆了。”刘文伟说,“这根烟囱是很多老员工的记忆,许多企业老员工回家来,第一句话就离不开烟囱,所以它不仅是一根烟囱,还是员工的一个念想。”
刘文伟将企业的诉求及时作了反映,得到的回复是,不拆也可以,但必须按照市里统一要求对烟囱进行美化改造,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弱化存在”式的处理。可刘文伟对刘慧圆提供的设计方案并不满意。“我觉得刘慧圆的方案的确美观大气,但就是和我们企业的气质不太搭,我们就决定自己来做烟囱设计。”就这样,刘文伟带人着手准备烟囱设计方案。
说到设计方案,刘文伟说,灵感来自于企业2009年面向社会发布的一篇名为《崛起之路》的宣言。宣言里有一句“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刘文伟觉得,这很契合企业的精神,那什么最能代表“一飞冲天”的形象呢?刘文伟灵感来了——鹰。他便专门请天津书画名家王书平创作了一只正要展翅翱翔的鹰,并由专业设计团队打造成铜像,准备立在烟囱顶上。
当企业将设计方案递交到市市容委时,主管部门十分满意,这样一来,这根黑黢黢的“大老黑”不但不会被拆除,反而摇身一变,晋升“高富帅”的行列。
烟囱从设计到如今成型,用了100天时间。7月27日,一座高达3.8米,翼展6米的“鹰王”铜像被送上了烟囱顶端。值得一提的是,烟囱由于年龄较大,老家伙的内外壁都进行了钢丝加固,烟囱最上面一段由于过于脆弱,还用一段钢架代替,使得原本45米的烟囱还长高了1.8米。
看着黑烟囱被刷上红漆,雄鹰飞上天际,刘文伟内心百感交集。“老烟囱经过这次美化提升,至少30年不用再进行维修,希望它能一直陪伴企业发展、壮大。” 刘文伟说。
烟囱化身温度计更实用
除了像“一飞冲天”这样造型亮眼的烟囱,天津市还有一根实用型的烟囱将格外吸睛。这就是位于南开区金谷园社区供热站的烟囱。作为一根使用中的供热烟囱,它不仅穿上了漂亮的新衣,还将化身为城市温度计,为南来北往的人们提供实时的室外温度。
目前金谷园供热站的这根烟囱已经完成了外观美化,为了和周边环境保持一致,采用了黄白相间的涂料,而巨型温度计也将于近期安装完成。
刘慧圆介绍说,为了让居民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实时温度,设计方案时特意设计了3根温度计挂在烟囱外壁,按照圆周分布,每隔120度安置一根。“考虑到烟囱距离快速路、外环线较近,我还专门调整了温度计角度,使一根正对快速路,一根正对外环线,让司机师傅在路上也能了解实时温度。”
而之所以选择金谷园供热站的烟囱作为温度计,一是这里地理位置好,二是烟囱高大显眼。“这根烟囱有100米高,而且很粗,下口径能达到12米,很适合作为温度计的载体。”刘慧圆说。
说到烟囱温度计,天津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在2014年,上海黄浦江边就有一支165米的烟囱温度计巍然挺立。同年,陕西省留坝县也出现了一支高达65米的大号烟囱温度计。咱们天津这支温度计特点在技术。“一支温度计就有60米长,可以精确显示零下20摄氏度到50摄氏度的温度,位于烟囱顶部的圆柱形显示屏能实时播放室外温度及气象信息。”刘慧圆告诉记者。
又是老鹰造型,又是巨型温度计,这样规格的提升美化必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那这笔钱谁来掏?据相关人士透露,烟囱改造美化的钱,最终还得所属企业、单位来掏。可花大价钱给烟囱美容值不值得?
刘文伟告诉记者,老鹰烟囱设计费用20万元,全部完工花费90万元。“可这一个烟囱能30年不用管它,上面还有企业的logo,这不相当于一年3万元的广告费吗?这样算下来,其实很合适。”刘文伟算了笔经济账。
烟囱是一座城市工业发展进程中留下的标记,但并不是每一根废弃的烟囱都能麻雀变凤凰,它们中的大多数还是随着一声巨响,灰飞烟灭。
今年2月15日,滨海新区老天碱厂区南侧的一根150米高废弃烟囱率先倒地,随后,北侧的另一根废弃烟囱也顺利拆除倒地。这两根烟囱所在地为天津渤化集团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区,是一家拥有近百年发展历史的大型化工企业,自主研制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象征,也是老一代天津人最深的记忆。
6月23日,河西区陈塘热电厂内,在此矗立了22年的3根大烟囱完成了爆破拆除。这个1991年开始建设,1995年投入使用,曾源源不断将温暖送至千家万户的陈塘热电厂就此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8月7日,原天拖供热站内烟囱完成爆破,至此天津城区的烟囱拆除工作全部完成,人们对它们的记忆都将埋藏在脚下的黄土之中。
而对于那些被保留下来的烟囱来说,以新的面貌为周边的居民服务是它们的使命。家住河西区紫金供热站附近的居民对身边这根蓝色的大烟囱就相当满意:“蓝色是天空的颜色,挺好看,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
不过,在网络上,也有网民对烟囱美化提出了质疑:“再怎么美化,烟囱也会冒烟,里面也是脏的,不明白美化烟囱的意义在哪里。”
谈到美化烟囱的意义,刘文伟说,是对历史的保护、对未来的展望和对企业文化的传承。
刘慧圆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无法拆除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烟囱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让人们的生活环境轻松舒适,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 2025-05-08遂宁烟囱美化公司:艺术与工业的完美融合
- 2025-05-08定西烟囱美化公司:创意无限,技艺非凡
- 2025-05-01宣城烟囱美化公司:技艺创新助力城市更新与发展
- 2025-05-01抚州烟囱美化公司:艺术美化,赋予烟囱新生
- 2025-04-25大理烟囱美化彩绘:融入城市文化,烟筒与城市的和谐共生之道
- 2025-04-25鄂州烟囱美化:艺术之美,融入城市文化的独特风景线